新巴伐利亞歷史博物館——位于德國雷根斯堡的多瑙河沿岸,靠近大教堂,是當地的地標性建筑。為了在雷根斯堡這樣世界文化遺產高度敏感的環境中,展示出現代巴伐利亞城市建造特色,這座新博物館設計之初,建筑師曾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城市麗影:開放的城市空間
博物館的主入口位于西側,與雷根斯堡大教堂對望,在大懸臂梁結構下創造出多元復合的主入口空間,使博物館整體得到抬升。館外設有開放靈活的過渡性公共廣場,龐大的體量并未阻斷城市交流,反而加深了與城市的聯系。不規則的屋頂景觀呈切面狀,作為天窗為室內展廳引入必要的間接光源。一系列矩形組合而成的建筑體量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整體,與雷根斯堡中世紀建筑輪廓相得益彰。

▲它的底層是公共的,老城區的居民和游客可以步行穿過博物館的一層大廳到達多瑙河岸邊。
市區內的人們從遠處眺望博物館,可以清楚地看到博物館三層大玻璃視窗上寫的三句著名的巴伐利亞俚語:“Mia san mia”,“ Ois Chicago”和“Ozapft is”,使巴伐利亞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態度在游客面前一覽無余。
博物館首層是一個巨大的休閑活動空間,包括咖啡廳、主入口空間,以及向參觀者訴說巴伐利亞前世今生的常設展廳,面積為2500㎡;二層包括常設展廳、臨時展廳、培訓中心bavariathek等。帶有巨大屋頂的頂層空間則容納了一個永久性展廳,它被一道正交的隔墻分隔成幾個小空間。機械和設備房間布置在地下兩層,防止噪音,并與博物館公共空間相隔絕。

▲突出的水平立面:巴伐利亞式Bavariathek屬于復合建筑,別具一格。

▲新博物館外立面由直立式陶瓷板組成。

▲當參觀者在博物館內,從室內向外眺望,可以觀賞到蜿蜒的城市景觀或雷根斯堡大教堂。
歷史延續:飽滿的文化展示
巴伐利亞歷史博物館不僅通過建筑結構的設計表達了對歷史的延續,也代表了自維特爾斯巴赫以來巴伐利亞人的民族自信。博物館不規則的平面圖描繪了雷根斯堡的街道和廣場,博物館的中央大廳被設計成帶有玻璃屋頂的城市廣場,由外立面圍合而成,其上部還引用了典型的雷根斯堡建筑細節。
博物館外立面由淺灰色的直立式陶瓷板條制成,使其在歷史環境中脫穎而出,色調為石灰色調,也是向其緊鄰的跨境遺跡——羅馬城墻致敬。寬大的透明玻璃和膨脹金屬元素,熱鍍鋅金屬屋頂呈水磨石狀,礦物板巖和卵石色的石材地毯,以及生態明亮的灰泥墻面設計都給人一種獨特的氣質,用現代科技的手法創造出了一種“新的紀念性”。
博物館沿著多瑙河,利用當代技術手段對這座中世紀城市進行修葺 ,憑借和諧的身段,開放的公眾空間,飽滿的文化展示內容,成為城市中具有凝聚力的文化中心。

▲民主憲法與巴伐利亞王國緊密相連。
▲巴伐利亞汽車的歷史:不僅有寶馬和奧迪,還有…。

▲巴伐利亞獅子與這里的瑪斯啤酒一樣,是這個國家的驕傲和標志性形象。
建筑概況
地點: Bajuwarenstra?e 2d, Regensburg, DE
建筑師:w?rnertraxler richter,法蘭克福,德國
占地面積:10.900 m2
竣工時間:2019
照片來源:Stephan Falk, Berlin, DE
霍曼施庫博明星產品:
水晶白和紅寶石色
新巴伐利亞歷史博物館在顏色的運用上十分特別。霍曼提供的施庫博系列門類產品很好的詮釋了建筑師的設計風格。主色調為水晶白色,包括多功能的防火防煙門、防盜門和隔音門。多數門型還采用了Fineline隱形門框設計,門框正面可見寬只有6mm,優雅精巧。
有些門的門扇與上楣板之間用平滑的無縫設計取代了傳統的上橫梁設計,以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配有地彈簧的T30防火和防煙門也采用了水晶白色。與此對應的是,一樓的部分空間和通道用門則采用了鮮艷奪目的紅寶石色,來配合天花板、墻壁、地板等處的主色調。

▲水晶白:位于培訓中心Bavariathek的前廳,行政區門2號博物館的上層和隔壁等處。

▲寶石紅:在部分空間和通道處,霍曼.施庫博門采用了寶石紅色,以配合天花板,墻壁,地板等處的主色調。

▲平面圖

▲剖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