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霍曼博物館項目,看懂其中“門”道
2023-05-18
(圖片來自網絡)
人類文明源遠流長
而博物館恰如歷史長河中的金色小島
博物洽聞,通達古今
實現今人與遠古文明跨越時空的對話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
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博物館協會將每年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從1977年至今,每年都有鮮明的主題,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
(圖片來自網絡)
人類歷史有多綿長厚重,飽受歲月風塵的文物就有多珍稀脆弱,需要格外用心守護。而博物館就是保存、延續、交流這些歷史文化的重要橋梁。
(圖片來自網絡)
博物館設計時,需要將“人的體驗”與“藏品”放在首位。在表達設計美學、融合文化氛圍的同時,也需兼顧規劃合理的功能布局、空間尺寸、觀眾流線、展品流線、防火門分區等。并運用獨特的技術手段和安防保護措施,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提供適合藏品保存的嚴苛環境。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咱們就一起“逛逛”這些年與霍曼合作過的博物館建筑,也聊聊博物館用門的二三事兒。
防火安全
博物館珍藏著藝術財富,承載著時代文明。一旦發生火災,造成的歷史和文化損失是難以用金錢來衡量。
因此,防火對于博物館建筑、人員、藏品的安全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結構規模大、功能多樣化的新建博物館,對建筑防火設計提出了更多要求。
深圳招商局歷史博物館新館,設計了觀景登山步道+四層展區的展覽路線,層次豐富,吸引了很多年輕人。館內陳列的展品再現了百年招商局的歷史記憶,也濃縮了近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光輝進程。
在防火設計上,展館多處采用了霍曼國標甲/乙/丙級*的隔熱型防火門,兼顧防火分區與日常通行的雙重功能。
整門采用精巧的防火、隔煙、隔熱設計。火情來臨時,在規定時間內它不僅可以擋住火焰和濃煙,還可阻隔火焰的千度高溫,守護背火面燃點較低的藏品。隔聲系數可高達 38dB,減少展廳外的噪聲干擾,沉浸觀展。
霍曼國標甲級*防火門最大洞口尺寸可達 4m x 4m,乙級*防火門可達 4.6m x 5m,在兼顧防火分隔重任的同時,適配設計層高或通行寬度,滿足大尺寸洞口用門需求。
(依據國標GB12955-2008)
藝術平衡
現代博物館的外觀造型或許更傾向于視覺沖擊,但展廳內應讓參觀者聚焦于展品本身。因此,廳內裝飾不能過于繁瑣,更要平衡藝術性與整體協調性,不能喧賓奪主搶了展品的光環。
霍曼平開門有百余種RAL色彩噴涂面飾和多款仿木紋面飾可選,個性化適配墻面顏色,緊密貼合博物館的整體設計風格。
德國新巴伐利亞歷史博物館,外立面由石灰色的直立式陶瓷板條制成,使其在歷史環境中脫穎而出,也是向其緊鄰的跨境遺跡——羅馬城墻致敬。
館內的色彩運用也相當微妙。展廳大面積沿用了簡約的水晶白色,以更好地聚焦視覺于展品。與此對應,一樓的部分非展廳空間、通道采用了鮮艷奪目的紅寶石色,霍曼施庫博防火門很好地配合了周圍的主色調。
展品物流
大多數博物館設計有臨時展廳或非常設展廳,難免涉及展品進出庫運轉、布展搭建等工作。
卸貨——庫房——出展,這條貨物流線通常與觀眾流線不交叉,要求有更寬敞、更便捷的通道。因此,在博物館內我們也能看到霍曼工業門的影子。
盧布爾雅那文化中心,是一座由當地舊糖廠翻新改造的,其本身就是斯洛文尼亞文化的紀念碑,承載著當地居民的記憶與民族情感。建筑師們保留了原始外立墻面和結構,內部摒棄了多余內飾,呈現了一個令人驚嘆的高大寬敞的空間。
館內物流通道針對大型文化展品的運輸進行了優化設計。
霍曼提供的工業分節提升門SPU F42 采用垂直提升軌道,垂直向上移動到墻上。配有無門檻門中門設計,當大門關閉時,工作人員可以從大門中的通道小門通行,方便快捷。標配自動防撬保護裝置,保障防盜安全。
無障礙關懷
博物館是展示人類文明、國家文化的重要窗口。人性化設計,特別是為特殊人群設計的功能設施,展現了博物館的人文關愛,助力創造一個人人參與社會生活的平等環境。
德國彼得·奧古斯特·伯克斯提格博物館,以德國著名畫家的名字命名,并在其祖宅上擴建,用來珍藏其畫作。外觀像是個不規則幾何形“盒子”,是一塊隱于鄉野的藝術瑰寶。
一條寬敞的無障礙坡道從平坦大路通往草坡上的博物館入口,方便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坡道上安裝了霍曼自動升降防撞柱,以限制車輛隨意駛入。
前文提到的新巴伐利亞歷史博物館,不僅配備了物品寄存柜,也毫不例外地規劃了無障礙衛生間,供行動不便人群、母嬰使用。
無障礙衛生間的門采用了霍曼電動推拉門,自動啟閉,適配多種智能開關和控制方式,實現無障礙進出。
當然,博物館不僅僅是一棟建筑,
它肩負著某個國家乃至全人類文明的過去與未來。
讓我們共同關注博物館和珍藏其中的文化產物,
讓歷史文化價值傳承延續,影響更多人。